182、什么是井漏?
答:井漏是指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或水泥浆漏入地层孔隙空间的现象,是石油钻井中常见的复杂情况之一。
183、井漏的原因?
答:导致井漏的根本原因是井内钻井液的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间接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井下地层压力异常低,岩层孔隙度大、渗透性好,有裂缝、溶洞等;另一个方面是钻井工艺措施不当,如钻井液密度过大,开泵过猛以及下钻速度过快而造成井下压力激动。
184、井漏发生时的现象有哪些?
答:泥浆罐液面下降;循环钻井液时,井口处钻井液返速降低;不循环时,井内液面下降;钻压不变时,机械钻速加快,有时会出现钻具放空现象;悬重表读数增加,钻压下降等。
185、井漏的类型有哪些?
答:根据漏层性质、漏速及发生井漏的原因可分为渗透性漏失、裂缝性漏失和溶洞性漏失。
(1)渗透性漏失多发生在浅井段胶结疏松的砂、砾岩层中,漏速不大,一般在10m3/h左右。
(2)当钻遇自然裂缝发育的地层,一般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钻井液漏失。这类井漏称为裂缝性漏失,漏速一般为20—100m3/h。
(3)某些石灰岩地层经地下水长期溶蚀而形成打溶洞。这类井漏称为溶洞性漏失,漏速一般在100m3/h以上,这种漏失常见于碳酸盐岩地层。
186、处理井漏的原则?
答:(1)浅部地层井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清水强钻,下套管封隔漏层。如不具备清水强钻的条件,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水泥堵死,以绝后患。
(2)产层漏失,首先选用具有油气层保护作用的堵漏剂。
(3)由地层因素引起的井漏,一般采用利用堵漏剂封堵漏失通道的方法。
(4)由钻井工程因素引起的井漏,可利用起钻静置、改变钻井液性能、降低钻井液排量等方法处理。
(5)压井、试堵漏或加重钻井液过程中发生的压裂性井漏,采取起钻静置、降密度、提粘度方法即可。
(6)选用的处理方法必须保证井下安全,要时间短、效果好、成功率高。
(7)2种或多种堵漏方法均可采用,且处理效果接近时,要优先选用堵漏成本低、使用方便、现场应用较熟悉的一种。
187、处理井漏时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答:(1)发现井漏后要进行详细分析。
(2)发现井漏后要改为较小排量循环,维持井内有一定的液面,避免发生井喷或井漏。
(3)钻易漏、易喷的复杂地层时,井场要备有水泥车值班,并储备一定量的堵漏材料,以便及时堵漏。
(4)堵漏施工不得中断,否则会引起憋泵,导致水泥浆在钻具内凝固。
(5)堵漏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进行试压。
188、堵漏失败的原因?
答:堵漏失败的原因主要有漏层位置掌握不准、漏层性质认识不清、设计或施工措施不当等。
189、什么是卡钻?
答:卡钻是钻具陷在井内不能自由活动的现象,即钻具的转动、上提、下放中的一项或多项运动受到限制。
190、粘吸卡钻的原因及预防?
答:粘吸卡钻的原因:(1)井壁滤饼的摩阻是形成粘吸卡钻的内在原因。(2)钻井液液柱压力与地层孔隙压力之间压差的存在,是形成粘吸卡钻的外在原因。(3)钻柱与滤饼的接触面积越大,越容易发生粘吸卡钻。(4)带有负电荷的滤饼与带有正电荷的钻柱相互吸附是造成粘吸卡钻的主要原因,吸附力越大,越容易形成粘吸卡钻。
粘吸卡钻的预防:(1)缩短钻柱的静止时间。(2)提高井深质量。(3)使用中性钻井液。(4)降低固相含量。(5)尽可能采用近平衡压力钻进。(6)提高钻井液的密度时,要采用优质加重材料,并要均匀加入。(7)采用合理的钻柱结构,特别是下部钻柱结构。(8)当钻头在井底无法上提和转动时,要将钻柱悬重的1/2-1/3压在钻头上,力求把下部钻柱压弯,以减小钻柱与井壁的接触面积,减小黏附力。(9)在正常钻进时,若水龙头、水龙带发生故障,严禁将方钻杆坐在井口进行维修,以防发生卡钻时不能下压和转动钻柱。(10)下测斜仪测斜时,仪器下井前通常要短起下钻一次,测斜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钻具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必须停止时其静止时间也不应超过5min。(11)仪器仪表必须灵敏可靠,以防数据不准造成错误判断。(12)钻进及起下钻中,都要详细记录钻头或稳定器所对应的高扭矩、大摩擦阻力的井段,并要分析所在地层的岩性。
191、粘吸卡钻的特征?
答:(1)钻柱状态。粘吸卡钻发生在钻柱静止状态下。静止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钻井液体系、性能、钻具结构、井眼质量等,短则2到3分钟,长则几十分钟。
(2)卡点位置。卡点在钻铤或钻杆部位,而不会在钻头上。粘吸卡钻后如活动钻具不及时,卡点可能上移,甚至移至套管鞋附近。
(3)循环状况。粘吸卡钻前后钻井液循环正常,进出口流量平衡,泵压没有变化。
192、坍塌卡钻的原因及预防?
答:坍塌卡钻的原因:(1)地质方面的原因。(2)物理化学方面的原因。(3)工艺方面的原因。钻井液的液柱压力;钻井液的性能和流变性;井斜与方位的影响;钻具组合;钻井液井筒液面下降;激动压力和抽汲压力;井喷。
坍塌卡钻的预防:(1)使用具有防塌性能的钻井液。油基钻井液;油包水乳化钻井液;硅酸盐钻井液;钾基钻井液;低滤失量高矿化度钻井液;含有各种堵塞剂的钻井液;阳离子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钻井液。(2)采取适当的工衣措施。合理的井深结构;尽量减小套管鞋以下大井眼的预留长度;调整好钻井液的性能;保持钻井液液柱压力;减小激动压力和抽汲压力。
193、井壁坍塌的特征?
答:(1)钻进中发生井壁坍塌:若是轻微的坍塌,则返出的钻屑增多;若是正钻地层,则钻进困难,泵压上升,扭矩增大。当把钻头提起时,泵压降至正常值,再下放钻具时,钻头放不到井底;若是在正钻层以上,则泵压升高,当钻头提离井底时,泵压不下降,且上提下放都遇阻,严重时井口流量减少或不返钻井液。
(2)起钻时发生井壁坍塌:井壁坍塌后,上提下放都遇阻,而且阻力越来越大,但阻力不稳定,忽大忽小;钻具可以转动,但扭矩增加;开泵时泵压上升,悬重下降,井口钻井液返出量减少,甚至不返钻井液。停泵时有回压,钻杆内反喷钻井液。
(3)下钻前发生井壁坍塌:如果坍塌的碎屑没有集中,下钻时可能不遇阻,但井口不返钻井液,或者钻杆内反喷钻井液。若坍塌的碎屑集中,则下钻遇阻,在钻头未进入坍塌层时开泵正常;当钻头进入坍塌层后,则泵压升高,悬重下降,井口钻井液返出量减少或不返钻井液;但当钻头提离坍塌层时,则一切恢复正常。
(4)划眼情况:井壁坍塌造成的遇阻,划眼时经常憋泵、憋钻,钻头提起放不到原来的位置,甚至越划越浅,比正常钻进要困难得多。
194、砂桥卡钻的原因?
答:(1)在软地层中用清水钻进。(2)表层套管下得太少,松软地层裸露太多。(3)在钻井液中加入的絮凝剂过量。(4)机械钻速高,而钻井液排量不足。(5)改变井内钻井液的体系或钻井液性能急剧改变。(6)井内钻井液长时期静止。(7)施工时间过长,钻井液防塌性能不足。(8)浸泡解卡剂。
195、发生砂桥时的特征?
答:(1)下钻时井口不返钻井液或钻杆内反喷钻井液。(2)在砂桥未完全形成时,下钻时可能不遇阻,或阻力很小,但随着钻具的继续深入,阻力越来越大。(3)起钻时若发生砂桥,则环空液面不下降,而钻具水眼内的液面下降很快。(4)钻具进入砂桥后,在未开泵时,上下活动和转动自如。但开泵后,则泵压升高,悬重下降,井口不返钻井液或钻井液返出很少。(5)钻进时若钻井液排量小,或携岩能力差,在开泵循环时,钻具上下活动和转动自如,一旦停泵则钻具提不起来。
196、砂桥卡钻的预防?
答:(1)尽可能不用清水钻进。(2)优化钻井液设计。(3)钻进时,要根据地层选用适当的排量,既要保持井眼清洁,又不会冲蚀井壁。(4)避免在胶结不好的地层井段划眼。(5)下钻时,若发现井口不返钻井液或钻杆水眼内反喷钻井液,要立即停止下钻。起钻时若发现环空液面不下降或钻杆水眼内反喷钻井液,要停止起钻。开泵循环使井眼环空畅通,钻杆内外压力平衡后,方可继续进行起下钻作业。(6)井径扩大率控制在10%到15%。(7)在松软地层,机械钻速较高时,要适当延长循环时间,再停泵接单根。接单根速度要快,开泵要平稳开通。(8)要维持钻井液体系和性能的稳定。(9)用浸泡解卡剂处理粘吸卡钻后,排出解卡剂时要先用小排量开通,一段时间后,再逐步增加排量。(10)在裸眼井段存在时,钻井液静止时间不能太长。
197、缩径卡钻的原因?
答:(1)地层中存在砂砾岩、泥页岩、盐岩、石膏层井段。(2)原先已存在小井眼或大尺寸钻头下入小井眼中。(3)弯曲井眼。(4)地层错动,造成井眼横向位移。(5)钻井液性能改变较大。
198、缩径卡钻的特征?
答:(1)单向遇阻,阻卡点固定。(2)多数卡钻是在钻具运行中造成的,少数卡钻是在钻进时造成的。(3)开泵循环钻井液时,一般情况下,泵压正常,进出口流量平衡,钻井液性能无明显变化。(4)离开遇阻点则上下活动、转动正常,阻力稍大则转动困难。(5)下钻距井底不远处遇阻。(6)钻遇蠕变性的盐岩层、沥青层、含水软泥岩层时,机械钻速加快,转盘扭矩增大,并有憋钻现象,提起钻头后,放不到原来的井深,划眼比钻进困难。(7)缩径卡钻的卡点是钻头或大直径工具,而不可能是钻杆和钻铤。
199、缩径卡钻的预防?
答:(1)入井钻头或工具的直径要小于井眼的正常直径,打捞工具的外径应比井径小10到25mm。(2)若起出的钻头和稳定器外径磨小,在下入新钻头时要提前若干米开始划眼,不能一次下钻到底。(3)用牙轮钻头钻进的井段,下入金刚石钻头、PDC钻头及大尺寸的取芯钻头要特别小心,遇阻不许超过50KN。(4)取芯井段必须用常规钻头扩眼或划眼。(5)下部钻具结构改变,钻具刚性增加,以及下入外径较大的套铣工具盒打捞工具时要控制速度慢下,绝不允许阻力超过50KN。(6)下钻遇阻不能强压。(7)起钻遇阻时不能硬提。(8)控制钻井液的滤失量及固相含量。(9)当钻遇特殊岩层,必须提高钻井液的密度,增大钻井液的液柱压力,以抗衡井壁围岩的蠕动或塑性流动。(10)上提遇阻、倒划眼无效时,可接扩孔器下钻至遇阻位置扩眼;井下情况复杂时,可在钻铤顶部接扩孔器。(11)在钻柱中接随钻震击器,一旦发现卡钻,可立即启动震击器震击解卡。(12)在复杂井段钻进时,钻具结构要简化。(13)在钻进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短起下钻。(14)在起下钻过程中,要详细记录阻卡点,对复杂的井段要主动进行划眼,以消除阻卡现象。(15)对蠕变地层可使用偏心PDC钻头把井眼钻大,或在钻头以上的适当部位接牙辊扩大器,已修整缩小的井眼。
200、键槽产生的原因?
答:键槽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井眼不是一条直线,产生了局部弯曲,形成狗腿。狗腿产生的原因是井斜角的变化、方位角的变化或全角的变化以及井壁壁阶。在钻进时,钻杆紧靠狗腿井段旋转,起下钻时钻杆在狗腿井段上下拉刮,时间长了就在井壁上磨出了一条比钻杆接头外径稍大但小于钻头直径的细槽。起钻时钻头或钻铤拉入键槽底部时就发生卡钻。
201、键槽卡钻的特征?
答:(1)键槽卡钻只发生在起钻过程中。(2)只有钻头或其他直径大于钻杆接头外径的工具(或钻具)接触键槽下口时,才发生遇阻卡钻。(3)在岩性均匀的地层中,键槽是向下两端发展的。(4)键槽中遇阻遇卡,开泵循环钻井液时,泵压无变化,钻井液性能无变化,进出口流量平衡。(5)在键槽中遇阻时,拉力稍大,启动转盘很困难,但下放钻柱脱离键槽后则旋转自如。
202、键槽卡钻的预防?
答:(1)钻直井时,要把井打直,严格控制井斜角和方位角的变化,降低产生狗腿的可能性。(2)钻定向井时,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简化井眼轨迹,要多增斜少降斜。(3)容易产生键槽的井段要用套管封掉。(4)缩短套管鞋以下的口袋长度。(5)每次起下钻时,都要详细记录遇阻点的井深和阻力大小,以便综合分析井下情况,确定引起井下遇阻遇卡的原因。(6)起钻遇阻时不能强提,而要反复上下活动钻具,转动方向,以求解卡。(7)当键槽遇阻处的井深小于总井深的一半时,可在钻柱上接扩孔器,重新下钻至预计键槽顶部,用扩孔器破除键槽。(8)一旦发现键槽,要主动破除键槽。(9)井深质量不好时,可在钻铤顶部接滑套式键槽扩大器或固定式扩孔器。(10)在钻柱中接随钻震击器。
203、泥包产生的原因?
答:(1)钻遇松软而黏结性很强的泥岩。(2)钻井液循环量不足。(3)钻井液性能不好。(4)钻具刺漏,部分钻井液循环短路。
204、泥包卡钻的特征?
答:(1)钻进时,机械钻速逐渐下降,转盘扭矩逐渐增大。(2)上提钻头有阻力。(3)起钻时,连续遇阻,但随着井径的变化,阻力有所变化,一般都是软遇阻。(4)起钻时,井眼环空的液面不下降或下降很慢,或钻井液随钻具的上起而外溢。(5)转盘卸螺纹时,打倒车严重。
205、泥包卡钻的预防?
答:(1)要有足够的钻井液排量。(2)在松软地层钻进时,一定要维持钻井液低粘度、低切力的性能。(3)在松软地层钻进时,最好选用刮刀钻头。(4)在松软地层钻进时,要控制机械钻速或增加钻井液的循环时间,以降低钻井液中岩屑的含量。(5)钻井时,要注意泵压和钻井液出口流量的变化。(6)钻进时,若发现有泥包现象,要立即停止钻进,提起钻头,高速旋转,快速下放,利用钻头的离心力和液流的高速冲刷力将泥包物清除。(7)当发现已经泥包,而又不能有效清除时,起钻要特别注意,不能在连续遇阻或有抽汲作用的情况下起钻,以防引起井喷或抽跨地层。
206、落物卡钻的原因?
答:(1)产品质量有问题。(2)钻进参数不合理或操作措施不当。(3)钻头超时使用。(4)起下钻中遇阻遇卡时,操作不当,猛提猛放,导致钻头损坏。(5)钻头与接头连接处的螺纹在大扭矩作用下将内螺纹胀大,或不加控制地倒车,造成钻头落井。(6)顿钻造成钻头事故(7)井口工具及其零部件或手工具等从井口落入。
207、落物卡钻的特征?
答:(1)钻进中有落物落在环空时,有憋钻现象,上提钻具有阻力,小落物有可能提脱,大落伍则越提越死。(2)起钻中有落物时,会突然遇阻,只要上提力量不大,下放就比较容易。(3)阻卡点一般在钻头或稳定器位置,较大落物也可能卡在钻杆接头位置。(4)开泵循环正常,泵压、排量、钻井液性能无变化。
208、落物卡钻的预防?
答:(1)定时检查所有的井口工具(2)在起下钻或接单根时,要加强责任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防井口落物。(3)下井钻具和工具必须是检查合格的产品,在入井前还要进行仔细检查。(4)尽量缩短套管鞋以下的口袋长度,同事要保证套管鞋附近的水泥质量,防止水泥块破落。(5)若以确定是落物阻卡,绝对禁止硬提,而应下放钻具,在无阻力的情况下转动。(6)磨铣井底落伍时,要定期提起钻具活动。(7)当悬重或泵压不正常时,不能从钻杆内投入测斜仪、钢球等物体。(8)在裸眼中磨铣时,磨鞋直径要比钻头小10到20mm。
209、干钻的原因?
答:干钻石指在通过钻头的钻井液很少甚至是失去钻井液循环的情况下所进行的钻进。(1)钻具刺漏。(2)钻井泵上水不好。(3)高压管线与低压管线之间的阀门刺漏或未关死,大部分钻井液在地面循环,只有少量钻井液流入井内。(4)停泵或有意识的停泵干钻。
210、干钻的特征?
答:(1)若钻具刺漏,在正常排量下,泵压会逐步下降。(2)若钻井泵上水不好,或地面管线、阀门有刺漏,则泵压下降,井口钻井液返出量减少,钻井液温度明显下降。(3)机械钻速明显下降。(4)转盘扭矩增大。(5)干钻初期造成泥包,钻具可以上下活动,但上提有阻力,随着干钻程度的加剧,阻力越来越大,直至无法活动而卡钻。(6)干钻一般都会堵死钻头水眼,除钻具刺漏情况外,都无法开泵循环。
211、干钻的预防?
答:(1)要注意泵压和井口钻井液返出量的变化。(2)发现机械钻速下降,转盘增大,甚至有憋钻、打倒车等现象时,要结合泵压、井口钻井液返出量、正钻地层特性进行综合分析。(3)泵房与钻台要密切配合,在钻进过程中不能停泵、倒泵,若因故必须停泵,则必须先通知司钻将钻具提起。(4)钻井液停止循环时间较长时,要将钻具提离井底一定高度,然后上下活动或转动,绝不能采用将钻头压在井底用转盘转动的方法活动钻具。(5)气侵钻井液要加强除气工作,以提高钻井泵的上水效率。(6)在进行取芯及打捞工作时,不要人为进行干钻。
212、水泥卡钻的原因?
答:(1)对所使用的水泥和添加剂大的混配物没有做物理化学性能试验,也没有对水泥浆与钻井液进行混配试验,没有掌握水泥浆的性能和变化规律。(2)注水泥设备或钻具提升设备在施工中途发生问题,使注水泥施工不连续或延长了施工时间。(3)施工措施不当或操作失误。(4)探水泥面时间过早或措施不当。
213、水泥卡钻的预防?
答:(1)在裸眼井段注水泥塞时,要测量井径,并按实际井径计算水泥浆用量,附加量不超过30%。(2)水泥浆必须做物理化学性能试验,并要和钻井液做混溶试验,以便掌握水泥浆的稠化、初凝、终凝时间,施工时间要控制在稠化时间的1/2以内。(3)打水泥塞的钻具结构越简单越好,一般只下光钻杆。(4)打水泥塞钱,井下要平稳,即不喷、不漏、不塌。(5)钻具提升设备和注水泥设备一定要完好。(6)在注水泥过程中,要不停的活动钻具,以防发生钻具黏卡事故。(7)循环钻井液将水泥塞顶部多余的水泥浆替出时,在残余水泥浆完全返出井口以前,不能随意停泵或倒泵。(8)在把钻具提离水泥塞的关键时刻,井口操作要紧张有序,不能发生任何操作失误。(9)探水泥塞一定要等到水泥终凝以后,不宜过早。
214、沉砂卡钻的原因?
答:(1)用清水钻进或用黏度小、切力低的钻井液钻进时,由于悬浮岩屑的能力差,停泵或停泵时间过长,岩屑下沉,造成沉砂的积累,进而造成沉砂卡钻。(2)进行复杂的堵漏作业时,由于钻井泵上水不好,排量小,也可能造成沉砂卡钻。(3)在快速钻进时,由于钻时短,岩屑多,若接单根时间长,出现停泵早、开泵晚的情况也可能造成沉砂卡钻。
215、沉砂卡钻的特征?
答:(1)接单根或起钻卸开立柱后,钻井液倒返甚至喷势很大。(2)重新开泵循环,泵压升高或憋泵。(3)钻具上提遇卡、下放遇阻,连续操作上提或下放会越来越困难,转动时阻力很大,甚至不能转动。
216、沉砂卡钻的预防?
答:(1)在地层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泵排量钻进,并提高钻井液的悬浮能力。(2)根据地层性质提高或维护好钻井液性能。(3)尽量早开泵、晚开泵,缩短停泵时间,减少岩屑下沉。(4)发现泵压升高及岩屑返出较少时,应及时控制钻速,或停止钻进,活动钻具,并大排量循环,待井下正常后,在恢复正常钻进。(5)下钻遇阻时不得硬压,必须循环划眼,待井下正常后,再恢复正常下钻作业。(6)上提遇阻时不能硬提,应开泵循环活动钻具。(7)开泵不宜过猛,避免因泵压过高而憋漏地层。
217、卡钻事故的处理的原则?
答:(1)安全原则(2)快速原则(3)灵活原则(4)经济原则
218、卡钻事故发生后,必须首先考虑为顺利解决事故创造条件,所创造的条件有那几个方面?
答:(1)必须维持钻井液循环畅通。(2)要保持钻柱完整。(3)不能把钻具连接螺纹扭得太紧。
219、吸卡钻的处理方法?
答:(1)强力活动。应在设备特别是起升系统和钻柱的安全载荷以内尽最大力量进行活动。(2)震击解卡。若钻柱上带有随钻震击器,一旦发现粘吸卡钻要立即启动上击器上击或启动下击器下击,以求迅速解卡。(3)浸泡解卡剂。浸泡解卡剂时解除粘吸卡钻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选用何种解卡剂,要根据各个地区和各井的具体情况而定。
220、井壁坍塌的处理方法?
答:处理方法:(1)下钻过程中发现井壁坍塌的处理。下钻过程中发现井壁坍塌现象时,要立即停止下钻,开泵循环通井或划眼,待井下情况正常后再恢复下钻。(2)起钻过程中发现井壁坍塌的处理。起钻过程中发现井壁坍塌现象,开泵时要用小排量顶通,然后逐渐增加排量,中间不能停泵。(3)寻找老井眼。
221、砂桥卡钻的处理方法?
答:(1)砂桥卡钻后,可用小排量循环时的处理。尽可能维持小排量循环,逐步增加钻井液的黏度和切力,待一切稳定后,再逐步增加排量,力争把循环通路打开。(2)砂桥卡钻后,钻井液只进不出时的处理。若开泵时,钻井液只进不出,钻具遇卡,无法活动,就要算准卡点,争取时间从卡点附近倒开,以免发展成粘吸卡钻,形成复合卡钻。(3)砂桥位置在上部时的处理,倒出部分钻具,可利用长筒套铣解除砂桥,然后再下钻具对螺纹,恢复循环。(4)砂桥位置在下部时的处理,利用爆炸倒螺纹的办法,一次将未卡钻具倒完,卡点以下的钻具只能套铣倒螺纹解卡了。
222、缩径卡钻的处理方法?
答:(1)遇卡初期,应大力活动钻具,争取解卡。(2)震击器震击解卡。(3)若发现卡钻是缩径与粘吸的复合式卡钻,要先泡解卡剂,然后再进行震击。(4)若缩径是盐岩造成的,而且还能维持循环,可以泵入淡水至盐岩缩径井段以溶化盐层,同时配合震击器震击。(5)若缩径是泥页岩造成的,可泵入油类、清洗剂或润滑剂,并配合震击器震击。(6)若大力活动钻具与震击均无效,就要进行爆炸送螺纹和套铣倒螺纹。(7)若套铣螺纹已无法进行或不经济,可考虑侧钻新井眼。
223、键槽卡钻的处理方法?
答:(1)大力下压。(2)下击器下击。(3)倒螺纹套铣。(4)在石灰岩、白云岩地层形成的键槽卡钻,可用抑制性盐酸来解除。
224、泥包卡钻的处理方法?
答:(1)在井底发生泥包卡钻时,要尽可能增大排量,降低钻井液的黏度和切力,以便增大钻井液的冲洗力,同时尽最大力上提,或用上击器上击。(2)在起钻中途发生泥包卡钻时,要尽全力下压,或用震击器或下击器下击。在条件允许时,应大排量循环钻井液,同事大幅度降低钻井液的黏度和切力,并加入清洗剂。(3)当震击无效,并可能发生粘吸卡钻时,可注入解卡剂解卡。(4)当泥包现象是由钻头或稳定器泥包造成时,不能大力上提钻具,以免把钻具卡死,失去循环你钻井液的条件,导致不能注解卡剂。(5)当泥包卡钻后钻井液不能循环,又因时间较长导致粘吸卡钻并发时,不能盲目倒螺纹。
225、落物卡钻的处理方法?
答:钻头在井底时发生落物卡钻:(1)应争取转动解卡。(2)在条件允许时,应尽最大力量上提。(3)用震击器上击解卡,若不能解卡,则再下压或下击,就可解卡。
在起钻过程中发生落物卡钻:(1)应猛力下压。(2)应用震击器下击解卡。(3)下压、震击均无效时,再进行倒螺纹作业。(4)若是水泥块造成的卡钻,可泵入抑制性土酸,并配合震击器震击来破碎水泥块。(5)套铣。
226、干钻卡钻的处理方法?
答:(1)震击器上击。(2)爆炸切割。(3)爆炸倒螺纹或用原钻具直接倒螺纹。(4)扩眼、套铣。
227、水泥卡钻的处理方法?
答:水泥卡钻通常采用爆炸切割或套铣、倒螺纹的方法进行处理。
228、卡瓦打捞筒抓紧和退出落鱼机理?
答:卡瓦打捞筒的抓牢零件是螺旋卡瓦和篮式卡瓦。其外部的宽锯齿螺纹和内面的抓捞牙均为左旋螺纹,款锯齿螺纹与筒体配合间隙较大,这使得卡瓦能再筒体中一定的行程内胀大和缩小。当“鱼头”被引入捞筒后,只要施加一个轴向压力。落鱼便能进入卡瓦。随着落鱼的套入,卡瓦上行并胀大。上提钻柱,卡瓦沿筒体内锥面相对向下运动,直径缩小,落鱼则被抓的更牢。
由于筒体和卡瓦的螺旋都是左旋的,并由控制圈约束了它的旋转运动,所以释放落鱼时,只要将卡瓦放松,顺时针方向旋转钻具,打捞筒即可从落鱼上退出。
229、卡瓦打捞筒的使用方法?
答:(1)拆开打捞筒检查各零件的完好情况,并根据落鱼抓牢部位的尺寸选用卡瓦、控制圈、密封元件。(2)下钻前计算好鱼顶方入、铣鞋方入和卡瓦全部进去后打捞方入3个方入。(3)卡瓦打捞筒和落鱼起出后,用下击器下击,使卡瓦松开,然后固定落鱼端,正转卡瓦打捞筒把落鱼退出。(4)井下丢掉落鱼。
230、请简述打捞矛的工作原理?
答:当倒螺纹打捞矛进入落鱼水眼内时,分瓣卡瓦被压下,内锥面与矛杆锥面相贴合。卡瓦外表面略带有锥度,其抓牢部分的外径略大于落鱼内径。卡瓦继续行进,上行到矛杆小锥端,靠弹性紧贴落鱼内壁。上提矛杆,矛杆锥面撑紧卡瓦,即可抓住落鱼。
退出打捞矛时,下放矛杆,使卡瓦相对矛杆处于最高位置,再右旋90度角到限位块限制的角度。这时,卡瓦的下端面将被矛杆的下部3个键顶住,不能再往下行,工具处于释放状态。
231、打捞矛的使用方法?
答:(1)检查打捞矛的打捞尺寸是否与落鱼内径相适应。(2)打捞工具的一般组合为:打捞矛+下击器+钻具。(3)打捞矛下井时要将卡瓦尽量下旋抵住释放环,使卡瓦处于能向内收缩的放松位置。(4)慢慢下放打捞钻柱,直到打捞卡瓦进入落鱼体内的预定位置。(5)当落鱼被捞住而又提不起来需要丢掉落鱼时,则要利用下击器下击,以松开卡瓦与心轴锯齿螺纹的咬合。